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15日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下一代骨干网络(IPv6),并且中国政府正计划进一步加大对IPv6试商用的推进力度。
但业内专家也指出,我国IPv6产业在终端和业务平台方面比较薄弱,成为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今后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力度。
发展IPv6迫切
胡启恒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及时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并且在2003年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IPv6骨干网络,实施了一系列的IPv6应用,培育了具有一定规模的IPv6用户群和研究团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IPv6应用以及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力度,已经把下一代互联网纳入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并且正在进一步制定行动计划。”
根据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加大投入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商业运用。主管部门还提出,在2010年底前发展50万以上IPv6试商用用户,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由试验向商用的转型,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对于中国发展IPv6的心情十分迫切,“早在2005年,中国网民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3亿的时候,我就大力呼吁国内要加大对IPv6的研究,按照当时的国内网民数,网民是两个人才有1个IP地址,而美国是每个人平均有6个IP地址,中国网民人均IP地址如此少的景象在全世界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交换工作组主席赵慧玲也指出,现在全球IPv4的地址大概在2011年上半年会分配完毕,而目前国内随着3G牌照发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IP地址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业内人士介绍,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
产业链关键环节仍薄弱
但也有专家指出,IPv6无法推广最大的原因在于,目前无法与IPv4互联互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需要耗费巨资重新购买设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赵慧玲也认为,引入IPv6应该注重保护现有投资,如果全部推倒重来,IPv6就很难有产业前景。“在整个引入的原则上,我们希望以市场力量来带动,且不降低用户体验感;然后,分步骤、逐步地引入IPv6新的业务。我们觉得首先在骨干网上引入比较好,毕竟骨干网是比较成熟的;中国电信CN2这样的核心网在最近两年才建成,完全具备兼容IPv6网络的能力。”
也有专家指出,就我国整个IPv6产业链成熟情况而言,终端是产业链最为薄弱的,其次,在业务平台和ICP和ISP这一块也相对薄弱。“只有增加这两块的研发投入,才能打造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才能真正地推动IPv6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