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局有“反千组”保护市民不受骗子所害。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网上也有一个“反千组”———“骗术研究网”,站主声称创办网站专门追踪最新骗术(广州话又称“千术”)演变,以曝光社会热点骗术为“己任”。
记者上网浏览发现,这个网站每年收50元会员费,即可提供庞大的专家库帮人支招防骗。对此,有市民表示欢迎,也有人表示担忧。
标榜创办宗旨是
保护群众财产免受损失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很快找到了这家网站。而且记者发现,这个名为“骗术研究网”的网站可能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家以“专职揭骗”为主要内容的网站。资料显示,网站创办于2002年。
“骗术研究网”在自我介绍中讲到,“所有的人都可能是骗子(广州话又称“老千”)的目标。”“尽管骗术日益高明狡猾……一旦你知道了骗术的内幕,骗子就跟舞台上的小丑一样了。”“骗术研究网的目标就在于公开骗子的骗术,使群众看透骗子的表演,避免遭受损失。本网追踪最新骗术演变,曝光社会热点骗术,贡献互联网最新最全的骗术案例。”有意思的是,该网站在网站分类上称自己是“社科文化类”。
小网站五脏俱全
分门别类曝光各式骗局
“骗术研究网”不但内容奇特另类,而且机构分支也“面面俱到”,其机构设置竟然涵盖了技术部(负责网站设计和技术维护)、编辑部(负责骗术案例库的内容编辑更新)、业务部(负责发展网站vip会员以及网站广告销售)、研究室(负责最新骗术研究跟踪以及定期出版会员刊物)和秘书处(协助其它部门工作以及负责联系“骗网”的签约专家)。
而在“骗术研究网”的案例库中,记者看到,这里提及的骗术、骗局和防骗术,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中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从街头骗术、扑克骗术、金融诈骗、非法传销、房地产骗局、手机骗术、美容院陷阱、旅游骗术、看病骗术、求职招工陷阱、商业合同诈骗、骗婚骗色、成人色情诈骗、致富信息骗局、留学教育骗术等等,别人想到想不到的,几乎都有。
两年前创办至今
日访问量最高8万人次
根据该网提供的数据,骗术研究网“开站”两年至今,颇受网民欢迎,目前总流量近50多万人次,日最高访问量达到8万多人次。
由于该网尽其所能搜罗了天下形形色色的街头骗术,并结合实例,直击骗子的秘密行动,揭露骗子的行骗手法和行骗内幕,所以对于无心骗人、有心防骗的人细细看来还是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打工屡陷骗局 立志教人“反千”防骗
“站主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网站”,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根据该站的提示,在网站上留言,表示自己是一名记者,希望采访该站的站长或者负责人。
采访被婉拒 自传述初衷
记者的“采访预约”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对方在答复邮件中提供了一个文章链接。根据此链接,记者看到的是一篇“因受骗而奋勇防骗”的站长成长历程。
在这篇长达7000余字、题为《骗术研究网:一个打工创业者的人生突围》的文章中,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3岁的“我”,曾在武汉大学成教学院自费上法律本科。1999年,辍学去南方一个大都市投奔女友,租房期间遭遇不良房屋中介,第一次上当受骗。结合自己在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经过3个月的“较真”,浪费了无数精力,终于讨回了一个“两败俱伤”的公道。
随后患上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被不良老中医当成性病治,被骗1000元,第二次上当受骗。治疗性病的废弃药品盒和说明书被女友发现,结果导致女友愤而分手,不辞而别。
打工期间,由于帮老乡多次支招防骗,威望陡增,当上打工同乡会会长。随后又经常上法律网站,专门研究诈骗案例,然后撰写学习笔记,不到半年,体会笔记就做了10万多字,对形形色色的骗局做了一番系统总结,并逐渐有了些名气。屡屡支招防骗成功,多次收取7000元至1万元的“反骗服务费”。
15类防骗心得 用一年编写
由于后来的求助电话越来越多,为了能专心研究反骗技术,“我”辞掉工作,在家专职干起了“应招反骗”。简单的咨询我一般不收费用,涉及到需要调查的,我一般按照标的额的5%或者协议收费。
在大约2001年至2002年整整1年里,“我”日夜整理这几年的反骗心得,将形形色色的骗术进行分门别类,共计15个领域。生活骗术、婚姻骗术、医疗骗术、房地产骗术、劳务骗术、街头骗术、宣传骗术、招生骗术、商品打折骗术、经济活动骗术等等。2002年底,骗术研究网正式亮相。
“骗术研究网”宣称,如果成为该网站的vip会员(vip会员年费50元,一年后会员资格自动取消或可续费),将可以享受各种特色服务,如“新骗快报”,即采集社会上出现的新骗术、骗局,及时向会员通报,避免中招,记者不是会员,未能体验该项服务;或者“图书影碟”,该网号称将出版《揭骗专家》以及其它相关图书影碟等等。
如果网友提出“我被骗了,骗网能帮我做什么”的问题中,该网站声称会从专业的角度为网友出谋划策,减少损失,最大力度地惩罚骗子。
骗术大汇编:有人欢迎有人愁
记者采访得知,对于网站所提供的所谓骗术研究信息,有市民表示欢迎,也有人表示担忧。
一名网友在该网站发言称,老百姓掌握了防骗知识,对诈骗及其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对骗子的谎言有必要的分辨识别能力,不上当也就不会有损失,其实就是预防诈骗犯罪的一种知识储备。掌握了这些信息,老百姓就等于掌握了制止诈骗犯罪的主动权。
但是不少市民都对这种骗术信息大汇集类的所谓研究网站表示担忧。一位法律专家对记者说,骗子总是比上当受骗的人更“有心”,这种骗术研究网站,听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下骗子的“培训网站”或者“远程教育网”。如果没有正规合格的经营资格,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关闭措施,以免流毒无穷,让天下骗子变得更“精”。
网站暂未见有经营资质
由于在该网站记者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经营资质或工商执照等方面的信息,记者随后又向“骗术研究网”发去有关经营资质的咨询,并没有得到确实的答复。 市民反应
市民遇诈骗:应向公安局报案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常年法律顾问、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马辉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中国对于互联网的相关管理规定还不够翔实,在有些领域和环节,可操作性还不太强。
不过网站向公众提供有偿的、盈利性的资讯服务时,必须拥有经营资质,应该有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在提供某种法律服务时,还需要到有关司法部门去注册。
马辉律师还称,市民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消费纠纷”、“消费侵权”,一般都有较为明确的被投诉方,一般可以通过与经营者交涉、向消委会投诉等方式来解决;但是市民遭遇的诈骗,一般都是财物受损或人身安全受到侵犯,一般都没有较为明确的被投诉方,对于这种情况,市民应该向当地公安局报案立案,并可以在案件进行刑事处理时同时申请追究对方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