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设施农业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要有必要的设施设备,选择适宜的品种,应具备相应的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设施蔬菜和设施养殖三大部分。
市农机学会采取市县两级分头调研、统一汇总的办法,在全市蔬菜种植区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调查了解了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了设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市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设施农业(蔬菜)及设施农业(蔬菜)机械发展基本情况
设施农业(蔬菜)方面。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到2008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6.49万亩,总产140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设施蔬菜仅为109万亩,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1、连栋温室面积不足100亩(滦县郞红、遵化尚禾源);2、日光温室面积46万亩;3、大棚面积36万亩;4、中小棚面积27万亩。据调查2008年全市日光温室平均亩产值8898元,大棚6798元,陆地仅为2160元,分别是陆地菜的4.1倍和3.1倍。所以设施蔬菜的市场和效益空间很大,前景广阔。
设施农业(蔬菜)机械方面。设施蔬菜亩效益最高的品种依次为甜瓜、西红柿、青椒、草莓、西葫、韭菜、食用菌等。从种植模式与形式上来说,所需设施农业机械有温室设施内使用的微耕机、微滴灌装置、臭氧病虫害防治机、电子除雾防病促生机、机动和手动施药器具、烟雾净化和二氧化碳气肥器、频振式电子灭虫灯或黄光诱虫灯等装置及温室设施外使用的机械装备有草苫(保温被)卷帘机、卷膜器等一系列改变果菜棚室环境的机械设备。在生产作业中,机械耕作比较普遍,其他生产环节大多是人工作业。唐山市最为普遍的设施农业机械是微耕机(1030台)和卷帘机 (7542台),其它设施农业机械基本没有。
二、设施农业(蔬菜)及设施农业(蔬菜)机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多头管理,设施农业涉及到农业、园艺、畜牧、水产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情况,这从体制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国家虽然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同时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扶持办法,但是扶持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程度低,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设施农业标准;使用温室的农民只重视温室主体结构和配套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质量,忽视了温室的整体性及其配套产品的标准化。
2、从设施农业技术角度看。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果蔬品质下降,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3、从市场经营角度来看。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在开拓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规模化花卉、果蔬类产品出口量少;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三、对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及设施农业(蔬菜)机械的建议
1、政府政策方面。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推广组织机构,以农机管理推广机构为依托,通过推广来发展设施农业机械,通过农机管理形成稳定的设施农业发展,依托农机推广与农机管理的统一来实现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规划;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国内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设施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更多的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机械及设施农业发展。
2、设施农业技术方面。引进推广适合于本地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蔬菜(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加大对设施蔬菜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市场经营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如郞红、禾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培育产地交易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产销的流畅和衔接,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售价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