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人类基因数量究竟是多少
科学家称人类起源非洲将成定论
中国人大脑有独特的语言区
科学家得到更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精度达99.9%
爱情价更高,它们为爱不惜代价
用化学方法研究生命过程
性幻想有益健康 有助于女性减肥
瑞士科学家发现人脑对恐惧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大科学”有助于提速生命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领域的小科学与大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生命奥秘>>阅读文章
揭秘人类体毛用处:可预防寄生虫与蚊虫叮咬
添加时间:2011/12/19  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网  点击:221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体毛与寄生虫

体毛与寄生虫

  研究发现,人类的体毛其实非常有用,例如胳膊和脸上的“桃色绒毛”。体毛能够帮助发现寄生虫,甚至是防止害虫叮咬。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讯》上的一项研究,帮助解释了为什么与其他披着毛皮大衣的猿相比,人类的体毛相对较少,但是与同等大小的黑猩猩或者大猩猩相比,仍具有相同密度的毛囊。

  纤细的体毛由“毫毛”和“末端”组成。前者是上面提到的桃色绒毛,后者涉及到头发和腋窝及生殖器周围生长的阴毛。联合论文作者迈克尔-斯瓦-约瑟说:“所有这些体毛都与神经相连,能帮助我们发现毛发的移动。它们在为寄生虫设置障碍的同时提高了探测能力,这些体毛延长了寻找时间,更有可能发现寄生虫,因为这些小虫子从体毛上爬过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动植物科学系教授斯瓦-约瑟和同事伊莎贝尔-迪安通过一项试验得出上述结论。

  这些研究人员把臭虫放在10名女性和19名男性剃掉体毛和未剃掉体毛的胳膊上,这些试验参与者都是该校的大学生。每只臭虫都是饥肠辘辘,随时准备在这个潜在的受害者身上饱餐一顿。整个试验过程中志愿者必须保持静止不动,因此这项研究不适合那些惧怕虫子的人。科学家对这些学生的体毛密度和虫子要多长时间才准备美餐一顿做了笔记。虽然参与者被告知,试验期间他们可能会被叮咬,但结果并没有。

  斯瓦-约瑟解释说:“臭虫在开始进餐前,会把鼻子从‘卷缩’状态伸展成‘准备行动的’状态。我们会在它采取下一步行动前及时终止试验。”虫子不会寻找静脉,而是咬穿皮肤下的毛细血管,然后吸血。结果发现,未剃掉胳膊上的汗毛的男性和女性发现寄生虫的次数更频繁。臭虫在未剃掉汗毛的男性胳膊上花费的时间会更长。男性一般有更多体毛,因此他们的身体为虫子提供的障碍物更多。

  斯瓦-约瑟说:“男性受睾丸激素影响,一般会有更多终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体毛不仅阻挡了臭虫,而且为其他寄生虫设置了障碍物,例如蚊子、扁虱和水蛭。人类保留了这些有用的桃色绒毛和其他体毛,但是它们的重量和厚度却随着进化不断减少了。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暖和保护作用,但也会增加寄生虫,因为厚厚的体毛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藏身处,因此很难清除和碾死它们。

  以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人类的体毛有助于维持汗腺。除此以外,体毛可能还存在其他至今仍未发现的功能。肯塔基大学昆虫学系教授肯尼斯-海恩斯说:“纤细的体毛或许有助于发现体外寄生虫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这项臭虫研究被证实相当具有说服力。这些研究结果与体外寄生虫会影响人类体毛的进化的假设相符。论文作者还列举了其他也有作用的假设。”海恩斯下结论说:“我猜人类应该被认为是裸体猿。”

相关文章
[ 生命奥秘 ] 脑机接口助人类超越自身局限尚需时日 (2017/4/19)
[ 生命奥秘 ] 大脑记忆规则被“改写” (2017/4/13)
[ 生命奥秘 ] 人类大脑可能是台高度发达的量子计算机! (2017/3/10)
[ 生命奥秘 ] 睡不着是因为玩手机?那可不一定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2016/12/16)
[ 生命奥秘 ] “基因剪刀”能剪出“完美人类”吗? (2016/8/8)
[ 植物天地 ] 向日葵追太阳一切为了“生活” (2016/8/8)
[ 生命奥秘 ] 关于冬病夏治 你还没走出这些误区?! (2016/8/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