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类基因数量究竟是多少
|
|
|
添加时间:2004/12/29 点击:11219
|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大 中 小 】
|
|
|
|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最新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此次更为精确的计算表明,人类基因数量实际在2万到2.万之间,明显少于此前的估计。
科学家在报告中说,他们最新得到的图谱绘出了人类基因组上99%的带有基因的部位,识别出已知人类基因的99.7%,准确率达到了99.9%。在最新的计算中,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组的一些区域中隐藏着很多基因片段的复本,此前的估算曾将这些复本计算在内。他们初步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1183个基因是人类在此前6000万到1亿年之间通过复制或进化得到的,不应该重复计算到基因数量中。
10年前,科学家还普遍认为人类大约有10万个基因。而当科学家于4年前绘制出人类基因组草图时,他们估计人类基因数量在2.7万到4万之间。最新图谱的绘制无疑说明,科学家对人类“生命之书”的认识更加准确了。
人体有23对染色体,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包含数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找出30亿个碱基对在DNA链上的准确位置,进而识别出各基因并分析其功能。此举将为医学翻开全新的一页,有助于人类征服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多种顽疾。
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年启动,历经艰辛和竞争。如果把人类基因组比喻为一本有10亿单词的百科全书,这本书可分23章,每章为一个染色体。而每一个染色体上,又包含着数千个被称为基因的“故事”。这些“故事”由一系列3字母单词组成,其中每个单词是4个基本化学“字母”的任意排列组合。人类基因组计划,正是要“读出”这30亿个化学“字母”,也就是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上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26日公布的工作草图中包含人体90%以上碱基对的位置信息,这足以帮助科学家掌握人类生命密码的主要框架结构。
| 人类基因组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读出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因此破译人类基因组又被比喻为生物学的“圣杯”。10年来,参与该项目的1000多名各国科学家通力合作,使破译生命密码的进程不断加快,原定的完成时间也一再被提前。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基因,但直到19世纪末、特别是近50年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等一系列重要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逐渐能够通过研究基因来揭开生命的奥秘。第一个基因被分离成功是在1969年的事。而人类基因组工程集各国科学家之力,10年就基本破译出人体天书,其意义难以估量。正如一些科学家们所言,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让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是国际科技合作的成功典范,它首先在美国启动,很快便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重视,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先后加盟。它充分显示了多国合作在当代科研中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虽然参与最晚,而且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科学家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所承担的1%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从而在这一科学丰碑上自豪地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精确的测序、识别出基因组中的基因并搞清其功能尚需数年时间,而这些成果真正应用于医疗实践可能还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但可以预料,随着以人类基因组草图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逐渐发展成熟,生物产业有可能与信息产业一样,成为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体基因组图谱是全人类的财产,人类基因的研究成果应该为全人类分享,造福全人类。这是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各国科学家的共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私营公司争相为其成果申请专利的现象。 与很多重大科研成果类似,人类基因组研究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存在着被误用和滥用的危险。面对人类基因组有可能给哲学、伦理和法律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冲击,国际社会应及早制定相关对策。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有能力规范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各种新科技的发展,使其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