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解读芦荟
恒星的生和死
科学小实验:火点不着的纸条
科学小实验:让小人立起来
科学活动:走进机器人世界
数学趣题——一共生了几只小猫?
为什么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巧用鸡蛋做实验学科学
中年人更需要献血
纳米战斗服能让子弹“拐弯”
当前位置:首页>>科普你我共参与>>佳作推荐>>阅读文章
碎花瓶中的奥秘揭示
添加时间:2007/4/23  作者:红泥小火炉 推荐  来源:网络  点击:1991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一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但极少有人去研究一下碎片中有什么学问。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从碎花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打碎后的物体,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例如,打碎的花瓶最大的碎片与次大的碎片间,重量比是16:1,次大的与第三大的碎片间的重量比也是16:1。

  这就是著名的碎花瓶理论。博尔进一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个重量比是不同。花瓶或茶杯状的物体打碎后,这个倍数约为16,棒状物体约为11,球体则约为40。最重要的是,这个倍数与物体的材料无关,即使是一块冻豆腐摔在地上,也会遵守这个规则。

  这种理论最实用的是,只要有同一物体的部分碎片就能求出这个倍数,推测出物体碎前的大概形状。碎花瓶理论在恢复文物原貌,推测陨石等工作中有特别的用处,给这些原来全凭推测、经验和想象的工作指出一个理论上的方向。

相关文章
[ 佳作推荐 ] 有毒植物与生活 (2014/7/21)
[ 佳作推荐 ] 解读芦荟 (2014/7/21)
[ 佳作推荐 ] 猪也有洁癖?! (2014/7/21)
[ 佳作推荐 ] 反刍家畜为什么会排放温室气体甲烷 (2014/7/21)
[ 佳作推荐 ] 把玻璃渣撒在伤口上 (2014/7/21)
[ 佳作推荐 ] 沙漠行人的饮水站——旅人蕉 (2014/7/11)
[ 佳作推荐 ] 忘恩负义的植物“杀手”——绞杀现象 (2014/7/11)
[ 佳作推荐 ] 周末补觉的生理学 (2014/7/1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