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通过科学试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传导原理。
活动准备
纸一张、铜棒、木棒、塑料棒各一根、火柴一盒、酒瓶两个、铁丝一根、蜡烛一根、纸杯一个、水若干。
活动课程
学生活动
教师辅导
环境范围
看试验回答问题
观察试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师同步进行试验
观察两位同学做试验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做实验,其余同学观察实验
理解原理
设计实验
讨论实验及其理论
同学们,现在请看老师做试验,把火柴划着去点纸条,其结果是什么样子呢?(学生齐声回答)“点着了”。对,纸条很快就被点着了,那么同样是这样一张纸,能不能使它不被点着呢?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火点不着的纸条”的试验。
试验的步骤
1、将纸裁成长条。
2、将它紧紧地缠绕在铜棒上,要缠成螺旋状,并注意不要在纸和铜棒之间留一点空隙。
3、点燃火柴去燃烧缠在铜棒上的纸条。
4、观察试验结果。
好,很多同学都跟着老师的讲解把试验完成了,那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试验的结果。(学生回答问题)对,许多同学都看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即使连点几根火柴,纸条都不会燃烧起来。
这可真是有趣,火竟然点不着纸条。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不是纸条有什么特殊性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纸条到底有没有特殊性。首先让我们从铜棒上将纸条取下,再用火柴点一点,其结果是:纸轻而易举地被点燃了。那么是不是纸条缠绕在柱状的棒子上就点不着了呢?这个问题就由同学们自己来找一下答案吧。现在我让两位同学上台来为大家做一个实验,分别把两张同样的纸条缠绕在木棒和塑料棒上,在用火柴去点它,其结果仍然是:纸条被轻而易举的点着了。通过刚才的试验证明,纸条没有什么防火的特殊性,圆柱形的棒子也起不到使纸点不着的功效,由此可以看出,纸条点不着的关键原因在于纸条缠绕在了铜质的棒子上。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理:原来任何物体要想燃烧都必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行,纸的燃烧点是130摄氏度。由于铜是热的良导体,所以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都让铜棒迅速地传走了,纸面上的温度达不到燃烧点,所以,一时点不着它。当然,烧的时间长了,纸条也还是会烧焦的。
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缠绕在铜棒上的纸条火点不着,接下来就让我们利用这个原理(导热好的物体可以迅速把热量导掉,从而使纸的表面达不到燃烧所需要的热度,使火点它不着。)并结合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自己亲手设计一个实验,以此来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十分钟之内结合所给材料设计实验。
好,时间已经到了,现在哪组同学愿意自告奋勇地说一说自己组设计的实验及其理论依据。
(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刚才发言的同学说的都非常好,但是仍有一些欠缺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把这个实验来做一下。
1、先用铁丝穿过纸杯口的两边。
2、把露出来的铁丝两端搭在两只瓶子的口上。
3、在纸杯里装上半杯水。
4、在纸杯下面点燃蜡烛。
同学们,现在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与刚才实验类似的现象:过一会儿,水烧开了,但是纸杯却是一点事情也没有,更没有被烧焦。这又是为什么?
理论:这是因为水会迅速地吸收由纸杯传来的热量。当然,水温会逐渐升高,但是到100摄氏度时,水便会沸腾,逐渐变成水蒸气跑掉,因而水温再也不会升高了。这样,只要纸杯中的水没有蒸发掉之前,纸杯的温度就不会超过一百度,远远低于纸的燃烧点,所以它就不会被烧着。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使我们懂得了纸的燃烧点及其铜、水的导热问题,同时更有意义的是使大家亲自参与了实验的设计并自己动手完成了实验,开发了同学的大脑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引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引导学生采用归纳、排除的方法探求事务的本质
激发学生探求原因的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上述实验结论,探讨这次实验的根本原因
理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