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解读芦荟
恒星的生和死
科学小实验:火点不着的纸条
科学小实验:让小人立起来
科学活动:走进机器人世界
数学趣题——一共生了几只小猫?
为什么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巧用鸡蛋做实验学科学
中年人更需要献血
纳米战斗服能让子弹“拐弯”
当前位置:首页>>科普你我共参与>>佳作推荐>>阅读文章
世界气象日
添加时间:2009/3/24  作者:李淑欣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5437.htm  点击:1441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学界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年气象日的主题——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这一主题的确立还与2007年3月1日启动的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著名设计师为2009年世界气象日设计的邮资封
  历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2008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画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都要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相关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每一个主题都集中反映了人类关注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历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如下: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2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 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BETTER FUTURE)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相关文章
[ 佳作推荐 ] 有毒植物与生活 (2014/7/21)
[ 佳作推荐 ] 解读芦荟 (2014/7/21)
[ 佳作推荐 ] 猪也有洁癖?! (2014/7/21)
[ 佳作推荐 ] 反刍家畜为什么会排放温室气体甲烷 (2014/7/21)
[ 佳作推荐 ] 把玻璃渣撒在伤口上 (2014/7/21)
[ 佳作推荐 ] 沙漠行人的饮水站——旅人蕉 (2014/7/11)
[ 佳作推荐 ] 忘恩负义的植物“杀手”——绞杀现象 (2014/7/11)
[ 佳作推荐 ] 周末补觉的生理学 (2014/7/1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