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人类基因数量究竟是多少
科学家称人类起源非洲将成定论
中国人大脑有独特的语言区
科学家得到更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精度达99.9%
爱情价更高,它们为爱不惜代价
用化学方法研究生命过程
性幻想有益健康 有助于女性减肥
瑞士科学家发现人脑对恐惧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大科学”有助于提速生命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领域的小科学与大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生命奥秘>>阅读文章
专家揭秘流感病毒如何劫持人体细胞
添加时间:2009/5/5  作者:张星  来源:现代快报  点击:2500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曾经担任江苏省非典防治专家组组长的著名呼吸科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殷凯生教授向记者作了形象的解释:“病毒首先从呼吸道进入,通过上皮附着在人体健康细胞的表面,然后进入细胞中组建自己的房子,占据了一个细胞后,再向周边的细胞进攻。”

  专家说,不管普通感冒病毒还是流感病毒,它们攻击人体的程序都是类似的,要寻找适合它们生存的寄生体——细胞,在细胞里生长繁殖,“劫持”了一个人体细胞后,再继续向周围的细胞扩张“阵地”。不同的是,普通感冒病毒一般比较稳定,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从而容易发生大规模流行。

  如果把流感病毒放大,我们就会像看科幻电影那样,体验到流感病毒“劫持”人体细胞的惊险过程。流感病毒的样子就像一颗水雷:一个圆球上面插着许多小棍。那个圆球是一层脂质包膜,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在膜上的小棍,仔细看有两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HA)的蛋白质,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的蛋白质。

  它们暴露在病毒外面,人体免疫系统就是通过它们来辨认侵入人体的这种流感病毒以前有没有遇到过,如果是老相识,就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攻击它。换句话说,对人体免疫系统而言,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就是抗原,可以产生攻击它们的抗体。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各有不同的类型,病毒学家给它们编上不同的编号,并根据这些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比如禽流感是H5N1亚型,这次是甲型H1N1,那两个数字就分别表示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

  病毒会伪装成营养素混入细胞内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对流感病毒的作用,当然不是为了给人体免疫系统提供靶子,或方便病毒学家给病毒分类。它们之所以要暴露在病毒外面,是为了入侵人体细胞。

  流感病毒颗粒随着流感病人的一个喷嚏或咳嗽,跑出了人体,被另一个人吸进去后,落在鼻腔、咽喉或肺部的上皮细胞上。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叫唾液酸的糖分子,它的本来作用是吸附水分,让细胞表面保持湿润。但是血凝素能和唾液酸结合发生反应,让细胞误以为病毒是营养素之类的有用物质,将病毒用细胞膜包裹起来,送进细胞。

  到了细胞内之后,病毒遗传物质和相关蛋白质释放了出来,“劫持”细胞的设备开始大量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生产病毒蛋白质。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需要有新的包膜包裹起来才能组成一个新病毒颗粒。病毒包膜用的是现成的细胞膜,让某一段细胞膜把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包裹起来,然后像出芽一样从细胞长出一个圆球。这样形成的新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唾液酸之间的结合跟细胞联在一起,这时就需要神经氨酸酶上场了,它把唾液酸水解掉,切断了新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新病毒就可以再去入侵别的细胞了。

  当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一旦发现病毒入侵,人体就会自动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来中和、吞噬、消灭病毒。但如果此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就非常容易在人体细胞中存活和繁殖,“攻城略地”之后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各种症状就随之出现。

相关文章
[ 生命奥秘 ] 脑机接口助人类超越自身局限尚需时日 (2017/4/19)
[ 生命奥秘 ] 大脑记忆规则被“改写” (2017/4/13)
[ 生命奥秘 ] 人类大脑可能是台高度发达的量子计算机! (2017/3/10)
[ 生命奥秘 ] 睡不着是因为玩手机?那可不一定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2016/12/16)
[ 生命奥秘 ] “基因剪刀”能剪出“完美人类”吗? (2016/8/8)
[ 植物天地 ] 向日葵追太阳一切为了“生活” (2016/8/8)
[ 生命奥秘 ] 关于冬病夏治 你还没走出这些误区?! (2016/8/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