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发现一种植物会“装病”,以此躲避被昆虫侵害。
众所周知,很多植物的叶子表面会有色斑,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斑点。通常这是因为叶子表皮细胞缺少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的。从理论上讲,这些植物由于其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一般在自然界处于不利境地。然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植物学家西格丽德·利德-舒曼、乌尔夫·索尔陶和斯特凡·多德近日在对厄瓜多尔南部热带雨林中的林下叶层植物研究后偶然发现,有一种天南星科的植物,其完好的绿色叶片常常被一种矿蛾吃掉,而长有白色斑点的叶子则免受虫害。这个偶然的发现不禁让科学家猜测,植物是不是在故意“装病”,从而避免被昆虫侵害呢?
矿蛾一般将它们的卵产在叶子上,这些虫卵长成毛虫后会啃噬叶子并留下一道道白色痕迹。而长有白色色斑的叶子看上去就像已经遭受过矿蛾幼虫的啃噬。科学家因此猜测,有色斑的叶子“骗过了”矿蛾,它们不会在那些叶片上产卵。为了印证这一猜测,科学家用白色涂改液在数百片健康的绿色叶子上画上了“人工色斑”。
三个月后,科学家们比较了健康绿叶、有色斑的叶子和用涂改液画上色斑的叶子受侵害的情况。结果显示,有8%的绿叶被矿蛾幼虫吃掉,只有1.6%的有色斑的叶子和0.4%的“人工色斑”叶子遭受虫害。科学家据此得出结论,有色斑的叶子“骗过了”矿蛾,让它们相信这些叶子缺少营养,因此不会在上面产卵。
科学家指出,叶子部分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对自身的生存本来是一种劣势,但能够因此免于被昆虫侵食,证明这也是植物的一种选择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