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珍贵保护树种杜仲(图)
世界七大奇花(图)
源远流长的中国梅花文化(2)
雪山奇珍——天山雪莲
十丈锦屏开绿野——茶花
植物“碗”的进化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源远流长的中国梅花文化(1)
科学家发现打破遗传定律的植物
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
当前位置:首页>>自然世界>>植物天地>>阅读文章
源远流长的中国梅花文化(1)
添加时间:2004/12/28  点击:4068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梅是中国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一带。6000年前即已经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朝鲜,8世纪引进到日本。19世纪初传到欧、美、澳大利亚。
 
  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该书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有野梅生长。广东、广西和江西交界的大庾岭,古代就产梅。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因此“罗浮”后来成了梅花的别名。

  梅树寿命很长,可以活千年以上。现在中国的古梅除了杭州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1700多岁)。它的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花期长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手植。这株老梅曾经数度枯萎,又数度枯木逢春。现在主干苍老,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1929年国民政府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又两次掀起评选国花的讨论,惜至今仍未定论。

  中国植梅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早先人们用梅子调味,相当于今天的醋。古老的《书经》即有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诗经·召南》里有这样一首:“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去吉兮!……”这是一首女子借梅子表示爱情的诗歌。

  1975年,河南安阳出土一颗距今3200年的梅核。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有215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就已盛行。但那时梅子主要作为食用和馈赠、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咏梅之风日盛,“梅始以花闻天下”。

  《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晋代陆凯从荆州托邮驿转赠一支早春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晔并附一首五言绝句:“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梅花传递友情,从此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渐多。《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唐朝时杭州孤山的梅花就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名臣宋环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作《梅花赋》,有“相彼百花,谁敢争春?!莺语云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令天下,贵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杜甫有《江梅》诗,李白有《送友人游梅湖》,柳宗元有《早梅》,韩愈、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均有咏梅诗。

  

相关文章
[ 县区动态 ] 南杨家泊果树协会苹果香飘万里 (2009/10/29)
[ 动物世界 ] 科学家发现神奇四眼鱼可看清身体下方 (2009/1/13)
[ 动物世界 ] 新研究发现章鱼有6条胳膊2条腿 (2008/8/14)
[ 动物世界 ] 研究发现豹蟾鱼用歌声吸引异性 (2008/7/23)
[ 动物世界 ] 英国发现眼睛粉红的罕见白蝌蚪 (2008/5/26)
[ 动物世界 ] 世界上最聪明的鱼会玩水中大灌篮 (2008/5/8)
[ 动物世界 ] 科学家发现变色甲虫 2分钟内由金色变红色 (2007/12/18)
[ 动物世界 ] 蜘蛛中的毕加索 (2007/11/2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