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太空细胞战争(一)
太空细胞战争(二)
西班牙流感”杀伤力惊人的原因
DNA数据库:更有效识别罪犯
我国首只克隆小鼠诞生 一爹三娘
火热的“生物技术”基本概念
健康基因可以瘦身
吸烟增自杀风险 肥胖基因被发现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烟瘾基因
嗜食石油细菌帮助清洁海湾漏油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阅读文章
摆脱亡灵
添加时间:2004/12/29  作者:郑欣泉  点击:2656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想把死亡作为调侃的对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有一部名叫《巨蟒与圣杯》的美国电影却做到了这一点。影片中,一名殡葬工人一边牵着已装满尸体的马车走过一个瘟疫肆虐的中世纪村庄,一边大声吆喝:“谁家有死人的,快把尸体带出来!”闻声,一个农人扛着一具老人尸体,向殡葬工招手示意。可是,那具“尸体”却不停地挣扎,显然是不愿意上马车。殡葬工拒绝将这位老人带走,因为后者尽管已衰弱不堪,却也还没有断气。“对,他还没死,但他很快就会死掉!要是再把他留在家里,只会占着茅坑不拉屎!”那个农人执意要让老人走。“我明天就会好起来的。”老人有气无力地回答。农人明显已很不耐烦,于是狠狠地敲了一下老人的头部,然后把他扔上了马车。

  这无疑是谋杀的一幕,但有些科学家却认为,这一场景真是再美妙不过了,因为那个农人的做法同生物体(包括人类和动物)辨别自己身上的濒死细胞、并把这些细胞“亡灵”处理掉的方式太相像了。

  在今天看来,那个农人的确是过于冷酷无情;但在影片所反映的古老年代,他的做法却可能是非常明智和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不把那位已病入膏肓的老人及时处理掉,瘟疫就会在家中进一步蔓延,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低,就难免造成更大的灾难。而对生物体来说,把身上那些濒死的细胞及时处理掉,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健康的细胞不及时地把濒死的细胞吞没掉,后者就可能会分解,从而引起周围的组织发炎,或者引发对死亡细胞所释放物质的免疫性攻击。事实上,最近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及时地把已死亡的细胞去除,就会引发炎症及狼疮和糖尿病等自体免疫性疾病。

  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和成年后,随时都有大量已死亡的细胞需要被清理掉,在一种被称为“凋亡”的过程中,许多已受损害或不再需要的细胞都会自杀。比如,人类胚胎开始时在手指和脚趾之间是有蹼状物的,就像鸭蹼一样,但是就在婴儿出生之前,组成“人蹼”的细胞全都会自杀,“人蹼”也随之消失。据估计,在幼鼠的胸腺中,每天都有大约1000万个细胞凋亡。其实,在任何动物的一生中,一旦体内的“卫士”--免疫细胞在成功地抵挡危险微生物的进攻之后,免疫细胞都会“切腹自尽”。

  毫无疑问,即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身上也存在着大量濒死的细胞。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是:细胞怎样进行自杀?它们又为什么要寻死?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生物体呈如何处置那些选择死亡或者说正经历凋亡(自杀)过程的细胞的呢?生物体依靠一种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来吞食凋亡细胞,从而解除凋亡细胞的威胁,但在紧要关头,其他细胞也能完成这一任务。关键问题是:这些“殡葬工人”--免疫细胞是怎样知道应该吞食一个细胞(好比本文开头的那个老人),还是把它留下来不管的呢?换句话说,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濒死的细胞和仍然健康的细胞的呢?
相关文章
[ 生命奥秘 ] 脑机接口助人类超越自身局限尚需时日 (2017/4/19)
[ 生命奥秘 ] 大脑记忆规则被“改写” (2017/4/13)
[ 生命奥秘 ] 人类大脑可能是台高度发达的量子计算机! (2017/3/10)
[ 生命奥秘 ] 睡不着是因为玩手机?那可不一定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2016/12/16)
[ 生命奥秘 ] “基因剪刀”能剪出“完美人类”吗? (2016/8/8)
[ 植物天地 ] 向日葵追太阳一切为了“生活” (2016/8/8)
[ 生命奥秘 ] 关于冬病夏治 你还没走出这些误区?! (2016/8/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