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历时两年的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终于绘制完成,并已达到国际领先的基因组图谱标准。这是世界上首张养殖贝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度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2008年5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博士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郭希明博士联合发起了牡蛎基因组计划,并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为首选科技合作伙伴,组成了一支以海洋研究所为核心的国际牡蛎基因组研究团队。
在所有的水产生物中,为什么牡蛎的抗性最强?在所有的动物中,为什么牡蛎的产卵量最大,但大部未得到受精或受精发育后大部死掉了?张国范说,这就是为什么选择牡蛎作为突破口,以揭示水生生命秘密的主要动因。
牡蛎基因组计划项目组在对基因资源的深度发掘和利用集中在一是基于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了解牡蛎等贝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特征;二是批量发掘生长、发育、生殖、性控、贝壳形成和抗逆性等重要性状相关功能基因;三是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基因解析,筛选和验证生长、发育、抗性等关键基因,为性状改良和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四是研究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基因、调控网络对环境的反应;五是开发编码具有特殊营养或应用价值的多肽和蛋白基因,筛选水产动物特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功能基因或药物合成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批量生产功能多肽和蛋白及研制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奠定基础。
牡蛎基因组由8亿个碱基对组成,大约包含2万个基因。从初步分析来看,基因组数据支持了海洋低等生物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结论。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将极大推动科学家对以牡蛎为代表的贝类乃至其他水产动物,特别是海产无脊椎动物基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深度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