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人类基因数量究竟是多少
科学家称人类起源非洲将成定论
中国人大脑有独特的语言区
科学家得到更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精度达99.9%
爱情价更高,它们为爱不惜代价
用化学方法研究生命过程
性幻想有益健康 有助于女性减肥
瑞士科学家发现人脑对恐惧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大科学”有助于提速生命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领域的小科学与大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生命科学>>生命奥秘>>阅读文章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添加时间:2011/2/21  来源:现代快报  点击:3226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HIV病毒3D图

迄今为止细节最为丰富的艾滋病病毒(HIV)3D模型,获得2010年国际科学工程可视化挑战赛图解类一等奖。一支由伊凡·康斯坦丁诺夫领导的俄罗斯研究小组对来自100多份科学杂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而后利用数字手段尽可能真实呈现艾滋病病毒。这张图解采用两种颜色——橙色和灰色,分别代表艾滋病病毒和一个免疫细胞。图片呈现了病毒正在攻击和侵入细胞的可怕景象。三角形剖面区展示了病毒如何将免疫细胞变成一家“病毒工厂”。视觉科学公司的康斯坦丁诺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认为这种3D模型是呈现无处不在的人体病毒相关科学数据的一种新方式。”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3D图片:噬菌体攻击细菌

一幅3D图片,展现了噬菌体攻击细菌的恐怖景象。图片打造者、EquinoxGraphics公司的乔纳森·赫拉斯表示这种景象不免让人联想到B级片中的场景。在2010年国际科学工程可视化挑战赛上,这幅图片获得图解类荣誉奖。赫拉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噬菌体是一种奇异的长着细长腿和吸管状口器的病毒,用于向猎物展开无情的攻击。”这种病毒会“劫持”细胞,将这些受害者变成病毒复制工厂。《科学》杂志的执行编辑莫妮卡·布拉德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10年的参赛作品以一种公众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式讲述科学现象。这项国际比赛凸显了科学家在革新和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他们能够在视觉上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带他们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以及美丽的一面。”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西红柿籽的“毛发”

西红柿籽“毛发”的显微特写照片,获得照片类荣誉奖。已退休的病理学家、摄影师罗伯特·洛克·拜里沃表示,这些“毛发”会分泌粘液,在籽的边缘形成一层透明膜。这种粘液拥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利用一种天然杀虫剂杀死捕食者,防止西红柿籽干燥以及将西红柿籽固定在土壤中。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植物基因图

拟南芥的基因图AraNet,好似在空中绽放的烟花,获得图解类荣誉奖。AraNet由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一支研究小组绘制,他们共对这种植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进行了5000多万实验观测。参与相同生物学过程的基因通过各种线连接在一起,图片中的颜色代表这种连接的强度。参与基因图绘制工作的生物学家SeungYonRhee在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种网络与社交网络类似。”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真菌海报

一幅教育性海报,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真菌,获得信息图类一等奖。图片中的真菌包括在奶酪、啤酒、面包甚至于冬眠蝙蝠体内发现的菌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植物学系高级工艺美术师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真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蘑菇只是其中之一。”真菌被用于制造燃料、药物以及其他很多有用的产品。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蜈蚣机器人

蜈蚣机器人照片,获得照片类荣誉奖。哈佛大学的专家指出,这种体型只有昆虫大小的设计将鼓舞科研人员研制移动能力更为出色的机器人。蜈蚣机器人是多节毫米级机器人,有助于了解灵活性和身体起伏如何提高运动能力,同时确定是否存在最为理想的腿数量,让效率和行走时的稳定性实现最大化。《科学》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站将于18日刊登2010年国际科学工程可视化挑战赛的所有获奖作品。

迄今为止细节最丰富艾滋病病毒3D模型问世

单层分子表面泛起涟漪

这幅照片使用显微镜拍摄,展现了单层分子表面泛起的涟漪。塞斯·达林表示:“这个层实际上由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它们能够将油和水分离开来。在我们拍摄的这幅照片中,这种分离似乎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达林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史蒂文·希班纳合作拍摄了这幅显微照片。照片中的数百万个分子每一个的“头部”都含有硫,但它们尾部所含成分并不相同,其中一种含有碳和氢,另一种含有碳和氟。两种分子的高度相差大约0.2纳米。值得一提的是,2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将采用这幅照片作为封面。

相关文章
[ 生命奥秘 ] 脑机接口助人类超越自身局限尚需时日 (2017/4/19)
[ 生命奥秘 ] 大脑记忆规则被“改写” (2017/4/13)
[ 生命奥秘 ] 人类大脑可能是台高度发达的量子计算机! (2017/3/10)
[ 生命奥秘 ] 睡不着是因为玩手机?那可不一定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2016/12/16)
[ 生命奥秘 ] “基因剪刀”能剪出“完美人类”吗? (2016/8/8)
[ 植物天地 ] 向日葵追太阳一切为了“生活” (2016/8/8)
[ 生命奥秘 ] 关于冬病夏治 你还没走出这些误区?! (2016/8/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