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学打假在美国(中)
|
|
|
添加时间:2004/12/28 作者:方舟 来源:环球2002第9期 点击:5443
|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大 中 小 】
|
|
|
20世纪80年代,"巴尔的摩案件"使得西方媒体和政府开始关注科学界的不正当行为。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巴尔的摩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期间,与他人合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一名合作者是后来到波士顿塔夫茨大学任教授的免疫学家艾马尼什·奇瑞。1986年,艾马尼什·奇瑞手下的博士后研究员欧图尔对这篇论文中的艾马尼什·奇瑞所做的实验的真实性提出怀疑,向当时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巴尔的摩反应,要求其撤消论文,但巴尔的摩拒绝了这一要求,艾马尼什·奇瑞还把欧图尔开除。欧图尔于是将这一事件公开。从1986年6月到1989的1月,塔夫茨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卫生院先后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都得出没有造假的结论。
在舆论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开始介入,派出特工人员,对记录原始数据的墨水、胶带、纸张等进行了鉴定,认为确实有假。1989年5月,美国国会专门为此事举行听证会,有关人员都被传唤出席。巴尔的摩态度强硬,在听主会上以及其他场合都为艾马尼什·奇瑞的辩护,甚至声称即使编造原始记录,只要不发表,就不算伪造数据。1991年3月,国家卫生院做出结论,认定艾马尼什·奇瑞为了应付调查,在1986-1988年间伪造了一整套支持那篇论文结论的数据,但对论文中原来的错误数据是有意伪造还是无意过失没有得出结论(1996年国家卫生院的另一组调查人员得出结论说是属于无意过失)。巴尔的摩被迫撤回这篇论文,向欧图尔道歉,并辞去了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
虽然这一事件的真相直至目前仍有争议,但美国政府因经认定,科学界很难知我更天。于是在1992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成立了"研究诚实办公室"(ORI),专门接受和处理对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不正当行为方面的举报、调查,并公布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自成立以来,ORI大约处理了百来志案件,在2001年处理了11起。其中处罚方式一般是禁止违规者在若干的内申请美国政府的科研基金和在政府委员会任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