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当伪科学遇到科学打假大师-何祚庥院士
科学打假与“正当程序保护”(二)
科学和伪科学的斗争会永远坚持下去
科学打假与“正当程序保护”(一)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3)
科学打假在美国(上)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4)
科学打假在美国(下)
科学打假在美国(中)
方舟子:中国科学普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关注>>科学打假>>阅读文章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1)
添加时间:2004/12/29  作者:于光远  点击:4902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什么是科学

  指出一个事物属于某一类,但又同属于这类中的其他事物有相区别之处,是给它下定义通常采取的一种方法。因此我想在回答“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时,可以而且应该这么做。

  科学属于知识。它属于“知识”这个“类”。它包括在“知识”的外延之中。然而“科学”不等于“知识一般”。

  可以从多方面作出“科学”不等于“知识一般”的判断。

  第一、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知识远比科学为早。不论从整个人类认识发展或是从人的个体认识发展来看,都是这样。

  知识也是有起源的,不必说无机物,就是生物中的植物也根本没有任何心理活动,在这里也不必提到它。就是动物有没有心理活动,也是在发展到有了神经的高等动物之后,我们才去探讨动物有没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活动”的问题。最低级的动物连有感觉都说不上。在更高等的动物那里,我们才可以看出它们已经有了感觉。“感觉”不等于“感知”。如果我们把汉语方块字中的“觉”字赋以与“知”字相同的,或相似的涵义,那么严格推敲起来,在心理学和认识论中使用“感觉”这两个字,就未必完全妥贴。不过我不想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只能沿用“感觉”这两个字,来说明它与“感知”不同。有“感觉”并没有说认识主体一定“知道了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只有当认识主体一定“知道了我有这样一种感觉”的时候“感觉”才发展为“感知”——一种很原始的“知识”。动物发展到了人,“感觉”才有可能发展成为“感知”。“感觉”只要有“感觉器官”就可以,“感知”则是“人脑”的功能,当动物发展到了人,人才渐渐有了知识。当然最原始的人的感知,也不是很发达的,但是从人类的历史来说,知识早在蒙昧时期已经产生,这是无可置疑的。当然即便是当代人类,有的也只是对外界某种事物具有感觉而未感知的情况。

  至于人体的历史,在新生儿和婴儿时期是谈不到“知识”的。不过用不了多久,从小孩的嘴里也可以听到“知道”这两个字了。

  至于科学,它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并不很古老。确定科学究竟出现在哪个世纪、哪个地区,这是历史学家,特别是科学史研究工作者的任务。但是人们公认,到了公元后14、15世纪,比较完整意义的科学才在欧洲产生,而它发展起来还是更迟一些时候的事情。而在人的个体历史上,儿童开始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知识,也比开始有知识、学知识要迟几年。科学从发生时间来看,区别于知识这一点可以说是不应该怀疑的。

  第二,知识这个词的出现也比科学要早。“科学”一词在我国古时是没有的,不只是没有这个词,而且没有近代意义下的科学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只有学问这个词。学问一词当然不等于知识,但也还不是近代意义下的科学。“科学”这个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不是我们中国人先翻译的,而是日本人翻译的。我国学者认为翻译得好,便采用了这个译名。科学这个词在欧洲的原文是什么呢?五四时代不是说“赛先生”吗?“赛先生”在英文中就是science。法文同英文一模一样。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也是一样,只是这两个国家拼写这个字的字母有些区别。欧洲这几个国家的科学一词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拉丁文的来源。欧洲这儿个国家中这个字的本来的含义就是“知识”。至今英语中science有一义就是knowledge的同义语。德语中科学这个词从结构上看同英语中的knowledge可以说完全一样,只是德语中的知识用另外一个词wissen罢了。可以这样来分析问题,自从欧洲近代意义下的科学发展起来后,没有另造新词,就利用原来当作知识解的老词:science。而日文和中文的翻译才在字面上使科学和知识区分开来了。

  科学属于知识,又区别于“知识一般”,它与“知识一般”的区别便是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而在“知识一般”中除了科学之外还包括零零碎碎的知识。“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这个定义便是从科学区别于“知识一般”中的零碎知识这一点来下的定义。

相关文章
[ 科学打假 ] 专家呼吁:中国需要重新建立学术生态 (2005/1/4)
[ 科学打假 ]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4) (2004/12/29)
[ 科学打假 ]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3) (2004/12/29)
[ 科学打假 ]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2) (2004/12/29)
[ 科学打假 ] 科学大辩论:于光远先生论科学与伪科学(1) (2004/12/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