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面上,历史随笔的书籍可谓多矣。但真正有份量的并不多,前几年,一本《晚清七十年》一直在民间流行,超过者几乎没有。中国写历史随笔的学者不少,为什么总不能“流行”几本呢?其中,没能带给读者以思考、震撼是关键。前一阵子,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一套历史随笔“春秋文丛”,虽然没有《晚清七十年》流行,但以其春秋笔法,“维我上所戏弄”,写得着实引人反思,值得一阅。加盟者都不是历史学专家,但却能站在较远、较广的视野上看清历史。北京日报社的李乔就是这样一位作者。
李乔的《烈日秋霜》列“春秋文丛”第二辑。其中关于“清代”随笔的一些文章尤为引人关注。李乔在《说清代京官的“穷”》一文中介绍了清代京官特有的“穷”,京官原本富裕,但他们大多追求奢华生活,还要应付官场之“礼节开销”,自然也就穷起来了。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晚近士大夫习于声色,群以酒食征逐为乐,而京师尤甚……”追求奢华生活,这似乎是为官者的通病。至于官场的“礼节开销”,那更是司空见惯。逢年过节,大大小小喜事丧事,送礼自然是少不了了。为官的诀窍之一就在于此。这样折腾下来,难怪为官者“穷”矣。一些为官者因为自己“穷”,无法满足“日常”开销,就想尽办法敛财。而穷又能独善其身者,为数不多呀!想想,如今的社会,虽然为官者大多受过清贫、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但总有些人就是不想清贫。习于身色者不少,逢迎拍马、送礼者也不是少数。前不久,江苏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倒台,送礼者中,有一交通厅厅长。这位厅长想进入省级领导后备名单中,一口气就给组织部长送了200万。还只是后备名单,如果真的进入考核提拔时,真不知道要送多少。一个交通厅长怎样能一口气拿出200万呢?不就是长期敛财所得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但其追求奢华,逢迎巴结,讲求“礼术”却是不能提倡的。现如今,我们天天在讲艰苦奋斗,讲任人唯贤,反对金钱交易,为官者确要明白其中的意义,身体力行呀!
为官者“穷”,穷在俸禄不足以支付庞大的开销——这似乎是一种事实。李乔在另一篇文章《说清代京师胥吏的“富”》中,给读者道出了另一可怕的现象是:为官穷,而吏富。也就是说当官的人穷,而当差的人却很富有。这看似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却也符合事实。当差的富,富在贪。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胥吏。公家所用掌理案犊之吏也。各治其房科之事,俗称之曰书办。”正因为其“掌理案犊”,“治房科之事”,手中之权可谓不小。对比现在,也有类似现象。下级为了见上级、巴结上级,往往先贿赂上级秘书等身边的人;添置办公用品,具体经办人,往往捞到不少好处……这一两年,秘书、打杂的倒台也不是少数。是谁给这些秘书、当差的、打杂的那么大的权力呢?说白了就是一些不正常的用人机制造成的。为了靠近领导,为了好办事、办好事,就先给这些“书办”者予好处。“书办”者刚开始从事差事时,大多还能讲点原则,或者胆子还比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学会了收敛钱财,以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点之用。更有甚者,对贿赂可谓来者不拒。就这样,成就了他们的富裕。
李乔也许有心,也许无意,他把这些历史的现实呈现到了读者面前。我们透过其中的描述,看到了却是影响至今的影子。当然,历史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时代总在前进,社会总在发展。但描述它,记载它,应该对今天的社会有所警示、有所反思,尤其是相对于历史随笔的写作而言。(本文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供稿)
《烈日秋霜》李乔 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